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章人类的叛徒 (第2/4页)
吗?入侵者既然有准备两支部队,就未必没有第三支。” “这个不用我们提醒,他们已经在往各基地增兵了。另外还要告诉你一个事情。” “什么?” “我们龙缘的卫星杀手系统刚刚在俄罗斯上空击毁了一个大型的轨道武器舱。” “轨道武器?” “是伪装成商用卫星的武器舱,在脱壳阶段被我们发现。里面装有六枚对地攻击导弹,但无法确认是什么弹头。因为根据当时的轨道,这个东西马上就要进入我国空域了。所以在发现这个东西是武器平台的时候我就直接控制卫星杀手将其摧毁了。现在这个东西已经解体,但是有一个弹头坠入大气层。预判落点可能在南太平洋。” “派人去打捞了吗?” “是的,我们正好有一艘潜艇在附近。” “我们这边的运输机上有带替换零件吗?小龙女她…” “东西都带齐了,你们放心,哦,飞机已经到了。”女娲正说着我们就听到了巨大的轰鸣声,然后就看到一架四引擎的倾转喷气直升机降落了下来。 这东西比乌鸦可是大多了,也多亏市中心商业街这边都是广场,换个地方还真落不下来。 飞机还没完全落地我们就全都跳了上去。于是飞机也不降落直接开始爬高,周围的麒麟武士纷纷跳上随后降落的乌鸦,然后跟着我们的飞机一起起飞。 在空中我连接卫星网络查看了我们龙族部队的情况,发现女娲将我们的大部队都给派了出去。现在各个生产基地都有我们的驻军正在赶去,只要他们到达,应该就不需要担心美国人的入侵了。 其实其他基地都没啥需要担心的。这毕竟是我们的国土,美国人送进来这么大规模的部队应该已经是极限了,即便还有,规模也不会太大,而那些基地都已经进入了警戒状态。加上有南京军区的部队和我们龙缘的部队在赶往加强防御,即便现在有人入侵也绝对赶不及在我们的增援到达前突入工厂的。 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个厂区,这边的部队已经快顶不住了。对方人员已经攻入厂区,目前正在争夺移民船生产设施上面伪装用的厂房,这玩意才是真正的核心,只要对方控制了厂房就可以进入下面的生产车间,到时候可就真的麻烦了。 我这边还在担心厂区的问题,忽然就看到面前弹出了一个新的对话框,可以看到一段从高空俯视的画面。画面中,一片荒芜的戈壁之上正有十几个大洞正在缓缓张开,而就在这些大洞打开之后。一个个闪着银光的巨大人造物体便从洞口下方的垂直井中升了起来。 “美国人的移民船?”我惊讶的看着那些巨大的人造物侧面的美国国旗,满脸愕然的问道:“他们难道打算提前撤离?” 关于移民这个事情。世界各国的高层其实已经在一起商量过好几次了,而且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执行计划。之前我说各国并不担心别的超级大国破坏本国的移民船。就是因为这个移民计划。 根据所有知道末日情报的国家的首脑商定的移民计划,移民船队将在一个统一的时间短内发射,这个时间段大概为四十八小时。全世界的移民船都要在四十八小时内发射完毕,然后先起飞的移民船需要在太空等待,直到所有移民船进入轨道,然后大家编队离开地球开始移民计划。 另外,这个计划之中还有一条就是人员交换。 各国都会将本国的一小部分人员分别送到别国的移民船上,最终目标是每一艘移民船上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种。因为这不是人类大发展之后的正常移民,而是被世界末日逼迫的逃命计划,所以进行仓促,旅途中不能保证全部的飞船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因此交叉人员可以保证到达目的地之后人类dna族群的相对完整,同时还能加强各国的合作关系。 这个计划的关键点在于大家的船队集合在一起之后,护航的船队将可以保护全部移民船,这种协作关系可以带来防卫力量的加强,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移民船一起出发可以减少路上遇到意外的可能性。不管是救援还是别的什么事情都会方便很多。 正因为有这份协议,所以大家现在虽然依然是竞争关系,但竞争只是局部。其实主要方面全世界各国其实是一种协作关系。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和当初的计划完全不一样。美国人的移民船居然升起来了,虽然还没点火,但升起发射平台就是发射的前期准备,这摆明了就是美国人要先跑啊! “女娲,这什么情况啊?” “就是你看到的情况。美国地区有三片区域共计打开了十六座发射平台,热能侦测显示这些平台上的飞船已经开始预充能了。” “等等。你说只有十六个发射平台?美国人的发射平台是串联式的?” “不,美国人使用的也是独立发射平台。” “那就是说一共只有十六艘移民船要发射?” “是的,只有十六艘。”女娲说完之后不等我继续发问就接着说道:“我知道你在怀疑什么。这也是我的猜测。” “美国人的移民船有多大?我们的卫星可以侦测到这些飞船上的生命反应吗?” “不行,飞船上有电磁隔离装置,无法侦测内部情况。但是美国人的移民船只有我们的一半大小,而且如果对方没有更改设计图的话,对方的平均人员空间要求比我们的大要大一些,所以这些飞船的正常携带人数应该不超过八千。” 女娲的话已经基本证实了我的猜测,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女娲这么肯定自己的猜测的原因吧。 如果说美国人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