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投诚之约 (第2/3页)
,这支蒙军应该是騒扰我南方,甚至攻击阶州与兴元 :兵力。以谋大利。郭兄,这点可猜错!” “猜对又如何?你能有法阻止?” “何必阻止?将利长举一带多山,还有汉水可为阻隔,加上白马,七方,白水,仙人四关为庇护。若此支蒙军敢深入我境,必无幸理。” “哼!”“唯一让有些看不明白地就是凤州这十万蒙古主力,按说,之前他们迅速北上,是意图和大散关的二十万夏蒙联军会师,可如今夏蒙联军灰飞烟灭,这十万大军仍然停留在凤州就没道理。无论是攻还是走,都应该有所动作,怎能如铁木真这般。停驻不动,这实在有违蒙古一贯的举动。思虑之下。只有一种可能。蒙古有退却之心。郭兄,此点还请指正!” 冰宝玉此刻说不上是什么心情。但对于杜,他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个相当清醒的将领,而且极有将略,敌一动,就能大致猜出对方的目地,这种才能,在他几十年的生涯中可不多见。 沉默片刻,郭宝玉突然说了句:“大汗的心思不是常人能猜测!” 杜听了此语,竟然低头沉思起来,过了片刻才认同道:“看了军部转送的铁木真资料,对于此人,当真佩服,若比才能,实不如他,但若论军机战阵,我大宋丝毫不惧他。” 冰宝玉的嘴角露出一抹嘲讽:“郭某之才比之大汗不过万一,你若以为击败郭某,就能无视大汗天威,哼哼!”哼了两句,冷笑不语。 此人到是很崇拜铁木真。 杜有些把握到对方的心思,要想说服对方,首先就要动摇他对铁木真的信心。 权衡一番利弊后,杜信心十足的望着郭宝玉,冷笑道:“如果说,无论铁木真有何通天彻地之能,今次也难逃全军覆没,郭兄是信也不信?” 不出所料,郭宝玉干脆就把头一偏,不理他。 杜旁边的那个年轻人见此,也露出笑容,朗朗说道:“我陛下奋起于国家危急,率千军救万民于水火,外服金国,内平叛乱,可谓千古明主。亲征以来,一战平庆原,二战降夏军,灭敌过二十万,更识人重人,巩州一战,以十万灭尔十万,何等武功?比之铁木真又如何?” 冰宝玉转头盯着这个年轻人,半晌才不屑开口:“黄口小儿,知道什么?大汗纵横草原,建立蒙古,金国西夏皆臣服,西征万里,灭国无数,赵昀只是一地称雄,如何能比?” 年轻人笑而不语,反到是杜接口:“这么说来,郭兄是认定铁木真一定有办法赢得此战,不若我们打个赌,若铁木真赢,则杜愿意担上天大的干系,放郭兄走,若陛下赢,还请郭兄不要推辞,襄助我陛下,以成大业!如何,郭兄不敢赌吗?” 冰宝玉心中清楚,这是激将,但他也有自己地考虑,张口就断然道:“有何不敢?郭某就与你赌了,又有何妨?” 杜大笑出声,旁边的年轻人也笑容可掬,这让郭宝玉有种很不好的念头:难道他们认为自己输定啦? 罢这样一想,铁木真那双如鹰隼地坚毅眼神就冒了出来,信心顿时又坚定起来,以大汗的雄才伟略,何惧一区区赵昀? 心思放下,郭宝玉反到没有之前那种抵触,他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对方如此客气。也犯不着和对方硬顶,非要弄到阴暗潮湿地牢房去呆着。 转而看向那个年轻人,询问的目光放到杜身上。 杜微微一笑,介绍道:“时赏,快过来见过郭将军,他是郭令公的后人,足以当你一礼!” 赵时赏笑容如故,走上前道:“赵时赏见过郭将军,之前多有得罪!”行礼如仪,没有丝毫怠慢! 冰宝玉想撑起身来还礼。却发现身体还有些虚弱,无法动弹,只得保以歉意的笑容。赵时赏丝毫不为意,理解地说道:“郭将军身体仍虚,务需起身,最近一段时间,时赏当时时陪伴将军,还请将军多多指教!” 这么说来,就是这个年轻人负责看住自己? 冰宝玉心头苦笑,但却对杜的安排很是感激。至少对方没有羞辱他,而且对他涸仆气,这对败军之将来说。很是难得。 何况他对这个赵时赏很是欣赏,看对方为人也不是一个粗鄙不文之人,想必相处也不是太难。 动念之间就想明白这些,郭宝玉只能含糊的表示:“有劳啦!” 赵时赏含笑谦让! 此刻屋中的气氛大为改善,虽非知交好友谈心,但总算不那么尴尬,停了片刻。郭宝玉终于问出一直萦绕在胸中的问题:“不知郭某那些属下如何?” 杜看了看他,到也没隐瞒,直截了当的说道:“郭兄昏迷后,所属之军大溃,我军出城扫荡之后,俘获近十万人,不过多半是老弱妇孺,青壮之属只有跟随郭兄地那些人。” 冰宝玉一听就明白,自己昏迷后。大军就溃散掉,而对方除了抓住那些被毒烟弄晕的士兵外。还俘获了奴隶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些奴隶,谁会管他们死活。就算让他们跑,他们都跑不了。自己当初就是不忍,所以没用这些奴隶攻城,把他们安顿在一边。不过现在想来,若今次攻城用上他们,不知结局又会如何? 脑中刚如此浮想,杜若知道他心思一般地悠悠说道:“此次我方作战,陛下早有严令,若蒙人驱使奴隶俘虏攻城,我方可放手射杀,事后若抓住主将,则立即凌迟,日后当以双倍俘虏与蒙古之民补偿,如今我方俘虏蒙古王子多人,一般俘虏更是过万,到也不惧对方行如此天怒人怨之事!” 冰宝玉吓了一跳,敢情人家早就防着这招,若真用这种有伤天和的做法,只怕对方也不会对他如此客气。 这算不算祸福相依? 想到这,不觉露出苦笑,摇摇头,转而问道:“郭某虽败,但还有一事不解,不知…” “但说无妨!” “郭某曾经观察过成州北门,当时绝没发现内有横墙,不知将军如何在数日内建起如此规模地横墙?可否一解郭某疑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