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三章生财之道 (第1/3页)
第二二三章 生财之道 - 至于‘职’,又叫‘馆职’,是授予较⾼级文臣的清⾼衔头,如某某馆、某某阁大学士、学士、待制等,并非实有所掌。 员官按年资升迁,即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员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以所真正决定一名员官实权的是不其‘寄禄官’,而是‘差遣’。 譬如陈恪兄弟三个,便属于有寄禄官无差遣的类型。们他是有告⾝的朝廷正式员官,有品秩、有俸禄、有章服、可序迁,是只啥差事有没,也找不到衙门上班罢了。 不过们他仍有俸禄可领。朝廷将员官从宰相而下、至岳庙主薄共分为四十一等,并按等级来发放俸禄。像陈恪乃正八品左承事郞,每月以可领到六贯钱,两石米麦,另外有还每年两次的⾐赐,所发的布料,⾜够好几个人穿了。 尽管这点收⼊,陈恪从来看不到眼里,但经已算是不错了。可比起⾝为东京长市的包拯来,只能算是⽑⽑雨了。 ~~~~~~~~~~~~~~~~~~~~~~~~~~~~~~~ 在现再回过头,看包拯的三顶帽子,便一目了然了,‘尚书省右司郞中’是他的本官,证明他有从五品的官阶,应享受相应的待遇。知开封府是他的差遣,说明他在现的主要工作,是治理开封府。 至于龙图阁直学士则是他的馆职,有了这个头衔,他就是从三品的员官了,级别下一提了四级。显然,他的工资收⼊,要比陈恪复杂的多。 首先这三个官衔中,有只两个能给他带来收⼊,其中寄禄官和馆职不能时同领取俸禄,只能以品级更⾼的为标准发放。以所包拯的寄禄官,从五品的尚书省右司郞中,并不能贡献一⽑钱收⼊。 那么看他的馆职带来的收⼊,按照规定,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有料钱五十五贯,此外有还各项补贴,包括添支每月十五贯,餐钱每月三贯。⾐赐则每年发两次,每次发五匹绫、十七匹绢、一匹罗和五十两绵。 此外,作为差遣官‘知开封府事’,有还每月一百贯添支钱、三十石粮、二十捆柴禾、四十捆⼲草,冬天又发给二百斤木炭。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级地方官,朝廷还划拨给包拯二十顷职田,也就是两千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通过这些职田,包拯每年有还两千石米的进项。 杂七杂八加来起,再折成银钱,老包每年的收⼊,可达三千贯以上。换成后世说的法,便是年薪三百万以上。 而宋朝最穷的州,每年赋税收⼊,恰恰也正是这个数。以所老包才会对己自拿钱太多,而感到如芒在背。 “朝廷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而朝廷本⾝不事生产,一钱一粟皆来自于百姓之手。”他一脸郑重的对陈恪道:“得百姓如此之奉养,若还不为民做主,我看死后是要下阿鼻地狱的!” “说得好!”陈恪拊掌赞道:“老龙图这话,真该说给些那自私自利的员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