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8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3/3页)
说道。    三夫人没有开口,她心里有气也有后悔,早知道就不询问李锦画意思,直接给她定下自己看好那个军政府办事员,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可赵亢风这门亲到底也是经过她手…    从李府离开时,李谨言带上了三夫人身边喜福,她会跟着豹子一起去察哈尔给李锦画送信。李锦画自己回来当然好,赵亢风若是不“放心”也跟来,那就好。    进了关北,他就是插上翅膀也难逃。    至于赵家,就算家资富裕名声不错又怎么样?当他们选择为俄国人办事那一天开始,就该知道自己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豹子带着李谨言命令离开了,房间中突然安静下来,桌子上茶水已经变凉,李谨言还是端起茶杯,将杯中苦涩茶水一饮而。    察哈尔    喜福是三夫人身边得用丫头,见到李锦画和赵亢风,按照豹子事先教,话说得一丝不漏。不说李锦画信了,连赵亢风都挑不出一点毛病。    “老爷,我…”    “夫人不必说了,我陪夫人一起回关北。”    李锦画红着眼圈点头,哪怕行事再稳重,到底也是个十几岁小姑娘,乍听白姨太太病重,顿时有些慌了手脚。    明明她出门时还好好…早知道就不因为舅舅那一家子说些让娘不开心话了…    李锦画咬着嘴唇,回房收拾东西,赵亢风让喜福和她一起去,却两人即将出门时,突然问道:“喜福姑娘,送你来那个黑衣汉子也是李家人吗?我关北城时候怎么没见过?”    “回姑爷,他是言少爷人。”    一句话说明了豹子身份,却也没多做解释,好像理所当然根本用不着解释,倒是让赵亢风不好继续再问。    等到李锦画和喜福离开,赵亢风陷入了沉思。    李谨言人,白姨太太突然生病…约定时间没有出现马尔科夫…这一切有联系吗?若是真有联系,这趟关北他到底该不该去?是不是也不该让李锦画回去?    叹了口气,想起娘临终前对他说话“做这样事,迟早要遭报应。”    爹和他都以为娘不知道,可娘却清清楚楚明白他们父子都做了些什么。    报应吗?    又过了一会,赵亢风起身走出了客厅。    八月十二日,经过长达一个星期谈判之后,俄国人终于松口,几乎答应了华夏人谈判桌上提出所有条件。    为了避免这些俄国人一出门就跑去上吊,华夏主动将战争赔款数额打了个折扣。除此以外,俄国人提出赎买铁路以及归还战列舰要求全部落空。赎买战俘事,俄国谈判代表是提都没提,大有撒手不管意思。至于同样被华夏军队关起来平民,好像从一开始就“不存”    俄国人不提,华夏人也乐得装傻。    双方签字用印之后,条约正式生效。    《海兰泡条约》明确规定,废除186年北京条约所划之华俄边界,收回黑龙江以北,乌苏里以东原属于华夏国土,定边界区允许两国商人进行贸易。俄国商人进入华夏境内必须遵守华夏法律,按定额纳税。    俄国赔偿华夏军费一亿大洋,五年付清。    取消俄国华夏境内一切特权,俄国华租界,参照德奥意三国先例,与华夏政府共管。    余下还有长达上百条关于边界划分补充,俄国代表完全能预料到,看到这份条约之后,沙皇会多么愤怒。原本只计划让出被华夏军队占领地方,可条约一签,俄国被“割让”土地,不下三十五万平方公里。    哪怕很多地方现还控制沙皇军队手里,但华夏人却有了继续发动战争攻打借口。    字已经签了,华夏人不会给他们反悔机会,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汇票,俄国谈判代表团团长和俄国公使库达摄夫,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还是选择了后者。    至于沙皇愤怒…俄国谈判代表已经决定,回国之后,立刻疏通关系,给皇后宠臣拉斯普京送一份重礼。    德美两国公使旁观了谈判整个过程,对华夏人强硬和俄国人虚弱有了深了解。    “怯懦无能北极熊。”    德国公使辛慈是第三个说出这句话人。    第一个是纽约时报记者,第二个是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    楼少帅同样出席了谈判结束后酒会,比起之前他曾参与几次谈判,这一次他表现得加沉默,从头至尾也只对俄国人说了一句话:“签字,还是战场上见?”    只是一句话,却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样作风,让同样军人出身辛慈相当赞赏。    辛慈端着酒杯走到楼逍身边,之前他身边两名华夏官员正巧走开,留给两人独自说话空间。    “恭喜。”    “多谢。”    两人用德语交谈,辛慈刻意压低了说话声音“有一个消息,我想您会很感兴趣。”    “哦?”“英国人计划向北六省派遣间谍,有很大可能他们已经动手了。”    “恩。”    “难道您不想知道这个间谍是谁?”    “不想。”    “…”“失陪一下。”    辛慈站原地,看着走向白宝琦楼逍,满头雾水。    为什么他会不感兴趣?    如果辛慈知道,他口中那个间谍,早已经被请进了北六省情报局审讯室喝茶聊天,或许就不会如此疑惑了。    八月十四日,美国    一辆客轮汽笛长鸣,即将远航。    客轮上搭载有首批完成学业,即将归国华夏学子,离家两年,将一头长发剪短李锦书,就他们中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